台北的影展真是令人應接不暇,以金馬影展為濫觴,陸續開辦有女性影展、民族誌影展(隔年辦)、台北電影節、兒童影展(隔年辦)、紀錄片雙年展、和平影展、西藏影展……,加上片商規劃的小型主題影展,有時令人大呼過癮,有時令人消化不良。

過去無法像年輕人熬夜購票,鮮少湊熱鬧,近年時間較自由,也拜網路之賜,買票容易多了,我才開始趕影展。說來影展真是影迷的福音,短時間內可以觀賞到許多商業市場難以接觸到的佳片,票價又便宜,因此影展總有不錯的票房,熱門片更是一票難求。

過年前,收到公共電視寄來電子信,邀請教師們參加「第三屆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教師研習營」,基於前兩屆的口碑,當下就報了名,希望搶先得到影展的訊息。

兒童影展不同於其他影展的是,除了專業人員所拍攝的劇情片、記錄片之外,尚有「小導演,大夢想」專題,邀請全國國小老師帶著學生一起創作。

新竹實驗學校的小朋友

先廣徵企劃案,經甄選之後,入選十組,由公視在暑假辦理工作坊,聘請專業導演指導師生如何運用器材從事影像創作,之後便由師生回到學校著手製作,在影展前完成作品參展。

從第一屆至今,已訓練出不少小導演,策展人王耿瑜小姐希望藉由這項活動慢慢撒種,讓影像教育在校園扎根,說不定還可以振興國片呢!

我畢竟離國小太遠,小孩也大了,前兩屆只在電視上觀賞過影展的片子,十分驚艷,對今年的作品充滿期待。公視為了宣傳影展,特別為教師安排兩場研習,我報名參加三月一日的場次。

研習營只有短短四小時,講師包括策展人王耿瑜小姐、荒野協會前董事長李偉文醫師及新竹科學園區實驗學校的師生。

王耿瑜小姐 

王耿瑜小姐是台灣電影界的老兵,曾參與許多電影的製作與影展的規劃,經常可以在影展中看到他的身影,兒童影展便是由她所催生出來的。她身上充滿了電影人不可救藥的熱情,一提到電影就眼神發光,神采奕奕。對於她為影像在台灣扎根所做的努力,我深感佩服。

去年台北電影節,她帶著五個國家青少年所創作的「我的24小時」參展,讓青少年從自己的角度記錄生活與感情,並互相交流觀摩,對拓展國際視野甚有助益。

這場研習,她為我們詳細解說影展的內容及相關活動,以及規劃的過程等等。讓我們知道如何選片,也了解辦影展的苦心。

 

 

 李偉文醫師

李偉文醫師對台灣的生態保育貢獻卓著,已無庸多言,為何會應邀來此次研習呢?我一直相當納悶,透過耿瑜的介紹,原來醫師在卸下荒野協會理事長之後,推廣電影讀書會已有一段時間,也有相當心得,預計今年暑假就會出書與大家分享經驗。

醫師詳細說明經營電影讀書會的動機與方法,讓我受益良多。

他認為台灣青少年在國際上的科學競賽迭獲佳績,為何上了大學之後,就黯然失色?這是因為台灣的教育不鼓勵發問,在學習範圍有限的中小學時代,可以反覆操作而得到佳績,但學習範圍無邊無際的大學階段,不懂發問所學便受限了。

而發問是要經過訓練的,小孩感受力強,表達力較弱,靠後天訓練才能慢慢培養出來。訓練表達及發問的能力最好在團體中透過競賽進行,才有效果,即使是自己的小孩也要在團體中才能激發這項能力。

為何一定要利用影像?醫師認為親子共讀在小孩中年級以後較困難,影像共享相對容易多了,只要有會動的影像,人就會不知不覺被吸引。看電影要專注,腦子的活動力不及文字,觀後的討論可以培養出提問與思考能力,結合知識與生命經驗,活化腦力與感受。而觀後的討論不教授知識或說教,要彼此分享生命經驗。

他認為維持親子互動,電影是最好的媒介,透過孩子提問,知道孩子的困惑、恐懼與在乎的事,相當自然。他舉了一個例子:我們認為很好笑的「小孩不笨」,一位小朋友看了竟然大哭,可能他有過類似的遭遇,被電影引發出受傷的情緒,大人便可藉此機會瞭解小孩的心理。家長要做的是塑造讓人專注的環境(放大螢幕、關燈、關掉電話),挑選電影,孩子自然就被吸引過來。

醫師特別推薦日劇,日劇有幾個特點:長短、節奏適中,題材多元,可解決孩子不同階段的困擾,理解各階段的體驗。他家因為看「交響情人夢」小孩開始喜歡古典音樂,藉由「Hero」讓孩子知道法院、律師、檢察官、發關的差異與關係。他還利用觀賞日劇製造訓練寫作的機會,效果相當好。

聽了醫師的分享,對於如何利用欣賞電影培養小孩思考、提問、寫作的能力,有了相當完整的步驟與方法,真是不虛此行啊!

醫師跨領域的參與,在在令人驚艷!他無私的分享與熱情更如磁力般吸引著在場所有的人,久久不散。

第三屆台灣國際兒童電視影展網址

http://www.tictff.org.tw/news.htm

李偉文醫師部落格

http://blog.chinatimes.com/sow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lotof4866 的頭像
    lotof4866

    悠遊天地一女子

    lotof48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